做足文化旅游文章 助推小站示范镇发展
——访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区长李广文
记者:古今中外,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更需要先进文化思想的引领、强大思想文化力量的支撑。近年来,津南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文化化人、文明兴区”的发展思路,始终坚持以一种敏锐的文化眼光、自觉的文化态度,珍视、挖掘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小站练兵园、电视连续剧《小站风云》等一批优秀文化项目,促进了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并在积极探索经济“硬实力”、文化“软实力”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全面推进和谐文化首创区、现代文化创新区的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为此,记者采访了李广文区长。
李广文:做足文化旅游文章,助推小站示范镇发展就是“文化化人,文明兴区”的一篇力作。
小站镇位于天津市东南部,地跨马厂减河,总面积57平方公里,位于全市“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空间发展战略的核心区域。这座小镇拥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凭借着近代军事史上的成就,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从昔日的“鱼米之乡”到后来的“村村点火”,从昨日的工业区、中心村建设到今天的教育园区、新城区、示范工业区、农业产业区 “四区联动”发展,小站镇剥去了历史的沧桑,科学探索“发展文化旅游业,支撑示范镇发展”的道路,正承载着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创新的理念,开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新纪元。
一、津南区构筑人文高地新的里程碑
在党中央、国务院积极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各省市纷纷实施文化大省、文化大市建设背景下,津南区结合区情实际,致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价值,提高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明确总体思路,推动文化发展繁荣。遵循“经营城市、资本运作”的原则,发挥区位功能和资源优势,突出保存量、抓增量,建亮点、显活力,坚持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相结合、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用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显著提升文化实力和竞争力。二是从区域环境建设入手,激发全民“热爱家乡、建设津南”的热情。先后实施了津沽公路、津港公路、津歧公路、汉港路、盛塘路等主干道路和海河故道、月牙河、幸福河、洪泥河等二级河道两侧的环境整治工程,明显改善了区域环境形象,形成了“清流城中绕,绿树两岸生”的优美意境,增强了作为津南人的荣誉感。三是从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入手,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不断丰富、完善小站练兵园的服务功能,成为了“近代中国看天津”十二个文化旅游板块的重要景区。积极推进WBO亚洲比赛中心、柳林城市副中心、天嘉湖旅游度假区、北方石林园等项目建设,打造区域名片,构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先后编集《海下风情》、《清末小站练兵》、《千年古镇葛沽》等历史文化图书,力求达到“文化化人”、提升全民文明素质的目的。四是精心组织筹备大型会展活动,提升区域影响力。成功举办了国际观赏鱼科普展、国际盆栽赏石文化旅游博览会、全国著名作家看津南、小站文化研讨会、“区域文化与城市发展”高端论坛等大型会议及“TOP津城魅力再发现”爱家乡主题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了津南区的发展成果。特别是,津南区政府力主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小站风云》即将在主流影视媒体播出,将会进一步提升津南区的知名度和文化品味。五是大力实施全民素质提升工程,培养造就新型市民。积极对接海河教育园区建设,广泛开展全民素质提升工程,推出“南开大学百名博士津南区当村官”工程;加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硬件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产就业,探索“村改居”过渡阶段的城市管理、市容环境秩序管理和社区管理新模式,采取教育、服务和管理等多种手段,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和居民素质同步提高,营造出文化促进文明、文化带动经济的良好氛围。
二、小站镇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小站作为天津市首批示范镇建设项目,如何使其发挥出应有的示范作用,津南区委、区政府通过认真谋划,不仅要让农民住上新楼房,还要给大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这就必须从深入挖掘小站近代军事的厚重文化积淀入手,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项目,缔造“天津百年看小站”的品牌。小站是 “因水而生,因兵而兴,因米而名”的中国近代名镇。
公元1873年,淮军将领周盛传所部(俗称老盛军)驻扎天津马厂,修筑大沽炮台,于新城与马厂间修筑马新大道,沿途设立驿站,四十里一大站,十里一小站,共设大站四所、小站十一所。公元1875年,盛字军由马厂移至大沽以西的第五个小站,建立新农镇,后习称小站镇,天津小站因此得名。自此,小站人迎着扑面而来的海风,在一片盐碱滩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随后,周盛传部在天津小站开渠垦田,引种南方粳稻,培育出“粒大饱满、状若珠玑”的小站稻,誉为天下第一米,小站镇因此兴盛。通过这段小站种稻史,您是否会理解,小站人在盐碱滩上开渠引水、拓荒种稻的艰辛;是否会感叹,小站人用甘甜的黄河水(御河水)淘洗盐碱的睿智。这种艰辛与睿智就是小站人对于“创新”的理解,也是小站文化的精髓之一。
公元1895年,袁世凯奉旨到小站,建立亲军营、讲武堂,效仿西法督练新建陆军,史称“小站练兵”。通过小站练兵,走出了北洋政府4任总统1任临时执政和9人17届总理,统一了全国新式陆军的军制,完成了中国军队近代军制的转变,实现了由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过渡,小站因此闻名,以至列强在绘制世界地图时将天津小站标注其中。读过这段小站练兵史,您能够知道小站是中国新建陆军的摇篮,但是您不会知道当年德国教习汉纳根如何训练新军,不会知道当时的“营、队、哨、棚”与现在的“营、连、排、班”的军制是如何相似,更不会知道当年的《劝兵歌》与现在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韵律是如此一致。在这里,还诞生了中国第一辆消防车、第一代民族品牌香烟等,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相似和一致,这些“第一”的产生,就是小站人对“效仿西法”或者叫作“开放改革”的感知,也就是小站文化的精髓之二。
此后,小站镇饱受 “小站土匪”的摧残,历经 “小站四清”的冲击,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新步伐,特别在示范镇建设过程中,小站人用三年时间,建成了一座现代化新市镇,不仅改变了600多年来“村庄沿河而建、村民临田而居”的居住方式,也改变了600多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方式,开始步入了发展科学、生活文明、文化繁荣的新时代。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小站人最大限度地展现独特的城市特色,不愧对历史,不落后未来。这些新变化饱含着小站人“上下同欲、奋发图强”的民风,也就是小站文化的精髓之三。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理解、感知和民风,小站人就能够破除“玉带缠腰困蛟龙”的神说。在小站人的眼里,没有盲点,只有亮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他们以高度统一的大局意识、求真务实的责任意识、追求卓越的精品意识,沿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道路高歌猛进、奋勇向前。
三、文化旅游业发展让小站更加精彩
2006年,小站镇被天津市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示范小城镇试点,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完成了15个村的土地整合、迁村并镇任务,建成了100万平方米的农民还迁楼和老年人颐养院、示范高中校、小站卫生院、自来水厂、公交站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展现出“津徽文化名镇、秀水宜居小城、绿色产业高地”的雏形。这些成绩,看似伟大,但并非小站示范镇建设的全部。最值得我们总结,最能够推动小站镇持续发展的动力,在于从恢复重建小站练兵园、到发展近代军事文化旅游、再到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不懈探索。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小城镇展示区,LED大屏幕循环播放的一段反映小站镇建设成果的视频-“沽上徽城”,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小站镇作为首批示范小城镇试点具有鲜明的人文特色。昔日淮军屯兵小站,使其凝聚了徽派乡土文化。为传承徽派民居特色,在小站示范镇建设之初,市、区政府就高度重视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经过反复研究,按照“一镇一村”的规划布局,确定了“木灵窗”型的镇区布局结构,明确了以“粉墙黛瓦”为标志的“津徽派”建筑风格,着力打造“北国徽城”,防止出现千城一面的问题。如今,漫步在细雨飘落的街道上,环顾小站示范镇,就如同置身于江南水乡,让人感到神清气爽、流连忘返。
结合小站示范镇建设,津南区恢复重建了小站练兵园,并把提升园区的旅游功能作为构建特色旅游线路的重点;不断强化景区建设和管理,完成了九大处、行营买卖街、袁世凯行辕等项目的建设,引进了泉圣阁文化艺术展示有限公司经营管理景区,建设民国总统菜系食府等配套功能区,努力将小站练兵园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近代军事文化旅游景区。
为了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小站镇积极完善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深化与天山集团的战略合作,投资10亿元,实施了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能够同时接纳7000人的米立方水上娱乐极地项目,建有海世界戏水大厅、人工造浪、漂流河、滑道群、标准泳道、温泉SPA等八大主题功能区,成为集健身娱乐、旅游度假、休闲购物、特色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室内恒温戏水乐园。与之相呼应的有: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五星级酒店、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的风情商业街,共同构成主力休闲商圈。同时,充分利用镇区800亩绿地公园的地下空间,规划建设地下商城,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泉圣阁作为文化元素将成为小站新的名片。泉圣阁文化艺术展示有限公司将在已建成的小站练兵园规划区内,继续建设文物展示中心、民国总统菜系食府、民国名人纪念馆、近现代史研究院等机构,力争把小站练兵园项目建成国内一流并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产业示范新区。“泉圣阁” 是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民间文物收藏研究机构,源自清代收藏界享有盛名的“十宝斋”,以藏有大量稀世古币闻名遐迩。此次泉圣阁展出的收藏精品,分为青铜器、钱币、陶器、瓷器、国石、佛造像六大门类,共约600件,其中大多数都是首次为世人所见的绝世珍品。展品时代从新石器到明清,纵跨五千多年,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光辉灿烂和博大精深。
泉圣阁进驻小站,将从多个侧面向世人展示小站练兵在救亡图存、传承民族文化方面的历史功绩,启发人们重新思考和认识这段珍贵历史记忆,从中汲取到对今日建设发展有益的信息资源,使小站镇成为全国闻名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近代历史人文生活体验基地,是小站镇新的重量级文化名片,为津南区增添了巨大的文化吸引力与产业凝聚力,也将使天津市博物馆的水平一举跃上最高层次。
四、用心绘就文化旅游发展新蓝图
历史赋予我们家园,我们用她雕塑未来。2009年12月26日世界拳击组织亚洲比赛中心项目签约,今年6月12日天山米立方奠基,6月29日电视连续剧《小站风云》开拍,7月1日首届国际热带鱼科普展开幕,10月10日国际盆景赏石文化旅游博览会开幕,10月13日中国(滨海)首届世界水族宠物、用品博览会开幕,10月17日泉圣阁文化艺术展示中心落户,12月3日天津首届国际拳击表演赛暨WBO洲际拳王赛将在葛沽体育馆开赛,天津荣钢男篮主场也将落户于此。津南区的文化旅游业已经健康起步,将会留给我们更多的期待。
津南区小站镇将继续秉承“借脑融智、借力融资、借势发展”的理念,积极融入全区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热潮,进一步挖掘与本地区有历史联系的珍贵资源,让他们和小站一起成长、共同发展,为区域发展增添一张张特色文化名片。小站将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深入挖掘近代军事的厚重文化积淀,通过塑造鲜活的历史人物、保护已有的历史文物,客观真实地还原历史景象,再现昔日辉煌;推动创意等文化创新,创造品牌等无形资产,实现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弘扬文化精华,打造民族品牌,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发展自觉、自信、自强的特色文化,做大做强“天津百年看小站”的品牌。在2011年,小站镇在文化旅游业发展上将实现“五个同步”,即《小站风云》电视连续剧播放、天山米立方和星级宾馆试运营、小站练兵园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祈年湾博物馆和泉圣阁博物馆建成开放、民国总统私家菜系推出。小站镇,将被打造成为集旅游、休闲、购物、娱乐于一体的理想场所,成为津南乃至天津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示范区。
小站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提升文化“软实力”,这是科学的寻求和探索,是对城市发展的深度思考、对城市文明的理性挖掘、对城市资源的有效经营、对城市性格的经典重塑。它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在历史的链条中传承历史、盘点现实、考量未来。我们坚信,通过小站人的不懈探索和艰苦努力,这座历史名镇凋落的颜色必然会在勾勒中焕发光辉,失落的记忆必然会在镌刻中得到升华。以文化“软实力”作为支撑的小站镇,必将在城乡一体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在天津新时期大发展的舞台上纵情驰骋、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