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超 博 | 会员之家 | 资料索取 | 关于我们 | 帮助频道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中文版 | English  
文章阅读  扬书生意气,兴民族实业——访天津大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占通
 
扬书生意气,兴民族实业
——访天津大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占通
作者:天津市工商联党组书记李广文
 
    毕业于南开大学李占通,性格内敛,性情儒雅,既是一个善于把握商机的成功商人,又是一个书生意气高度张扬的文人。曾留校任教,又投身商海,以实业报国为己任,显示出卓越的才华,被誉为“有知识、敢作为”的新一代豫商精英。他强调自己的文化属性,把个人的成长,企业的发展,都归之于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归之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等学府的培养。他说,自己的命运始终与国家的发展步步跟随,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李占通和他们的事业,伴着知识与思想的力量前行。
 
伊洛河水哺育出的孩子王——小荷才露尖尖角
 
    1964年4月,李占通出生在郑州市北郊的巩义市回郭镇。舒缓流淌的伊洛河水,滋养着这方水土,也孕育了回郭镇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李占通的整个少年时代,就是在这里成长。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回郭镇的发展模式是农工并举,政商并举,“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社队企业学回郭镇”这样的大红字标语振奋和鼓舞着当时人们的热情。从那时起,李占通的人生就被抹上了最初的商业色彩,他的领导才能和社交天赋也如同初夏的小荷,微微崭露出头角。
 
    李占通的家庭,是那种一头沉的家庭,父亲在城里工作,是吃商品粮的城市户口。母亲在家里务农,操持家务,带孩子。相对于纯粹的农业户来说,每月家里有点活钱,日子也相对好过一些。8岁时,李占通开始进入回郭镇小学学习,从小伙伴中的孩子王一跃而入知识的殿堂。在弟弟妹妹们面前,他感觉自己更是个大人了。
 
    当时,学校里不仅安排上课,还安排学生们跟老师到地里参加学农劳动。李占通也和小伙伴们一起跟老师到地里捡拾麦穗红薯。小学生社员一般只干些不很累但是又占人手的农活,比如到菜地里拔草,或者是摘西红柿和茄子。每人一条或者两条垄,早干完了早回家,一次能挣三个工分。那段半读半工的童年,早早地让李占通懂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也培养了他不怕吃苦流汗的品质。
他最难忘的是投身文艺宣传队的经历。1974年秋天,回郭镇“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调查报告和署名评论员文章《满腔热情地支持社队企业》登上了《人民日报》,得到了毛主席的批示。镇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成了全国农村的学习重点。来参观学习的队伍络绎不绝。学校成了宣传接待的主力。李占通和一群同学也被吸收到了学校宣传队里,每天上学前,放学后都要排练节目,为来参观的人们演出。小小年纪的李占通很兴奋,他努力练习,积极参加各场排练,表演起来那股子精气神儿丝毫不落后于年纪大的孩子。在这些集体活动中,他充分享受到个人的努力和团队合作带来的成就感。因为嗓子好,他还被选作领唱,成了宣传队的小主力队员。后来,又被选为宣传队的领队。
 
    那段时间,他几乎天天泡在文艺宣传队里。镇上、县里要搞文艺汇演,他就跟着串各村,到镇上,去县里,开了眼界,也见了世面。
 
从理工科到政治学——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随着1978年恢复高考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现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根本任务,李占通伴歌伴舞的少年时代也结束了。
 
    他的高中生涯,是在省重点中学巩义二中度过的。1983年的高考,很顺利,他的成绩很有把握去读北大、清华。但是,他在北大和清华的招生专业名录里,没有找到自己最想报考的理工类里的管理专业。学理工,是父亲的影响。父亲读过中专,在厂里当副厂长,当机械工程师,对李占通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父亲的工厂离家不到20里,他走在路上那因为劳作和辛苦而略有些驼曲的形象,常常让李占通想到课本上老师讲的朱自清写父亲的散文名篇《背影》,他心中对父亲充满感激和崇拜。然而,经过认真权衡和仔细思考,李占通还是觉得自己兴趣和父亲并不一样。最后,他第一志愿选择了天津大学的管理专业。
 
    阴差阳错,那年的管理专业报考相当火。最后录取他的,是他填报的第二志愿:天津大学机械工艺与自动化系。这样就又回到了父亲给他设想的方向。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父亲感到很高兴,似乎觉得他的事业有人接班了。但是,李占通还是在高兴中感到有些失望。好长一段时间,都有些闷闷不乐。
 
    八十年代初期的天津,李占通没有看出比巩义好多少。但是,走到学校,那巍峨庄严的校门,那广阔如城的校园,还是让他感到震撼和崇拜。这是一片知识的海洋。在这里,他要开始抒写自己新的人生。
 
    在大学里,李占通思想活跃,在同学中间很有号召力。辅导员让他帮助管理整个机械系一年级的学生工作。一年级共270人,李占通相当于大班长,老师和同学都信服他,什么事情都愿意找他。在这段时期,他的领导才能进一步提高。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教育部搞了一个从高校里选拔优秀学生学习思想政治专业,毕业做学生党团工作的人才培养计划。李占通被选派到南开大学政治系学习。
 
    在信中,他给父亲讲了自己换专业的事。父亲不是很赞同,经历很多的父亲,对于政治有种本能的敬畏。那时候最信奉的一条,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父亲还是希望儿子能远离政治,去搞专业。可是既然儿子选择了,父亲也没说什么,只是在行动上默默地支持他。
 
    大学三年级,李占通在党旗下宣誓,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像一盆火,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卖报纸刊物,组织勤工俭学。参加天津整治卫津河的义务劳动。带头跳到河堤下的污泥里挖黑泥。利用假期到红色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做社会调查和考察。组织学生剧团的演出活动。
 
    在大学里,他一直被一种亢奋的情绪支配着。他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感受着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大学各种文化的交流,也感受着世界风潮。他认为,大学是一个自由的环境。就像家乡的伊洛河,只有源头活水,才能奔腾不息。如果死读书,就失去了大学的本意。
 
    大学,培养了他善于独立思考、举一反三的能力。他的人生,已经完全脱离了原来所预想的事业轨道。未来,为他打开的,是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爱情和梦想交织的岁月——图书馆里的颜如玉和黄金屋
 
    都说大学生活是如梦似幻的。爱情和梦想,这两个他未来事业发展的坚强支柱,是在大学图书馆里找到的。在那里,他丰富了自己,丰富了知识,也丰富了人生,不经意间改变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她,叫张丽娟。初次相识是在大二那年的暑假。同学们放假陆续都走了,他去火车站送同学。一位大眼睛、脸上总是笑容灿烂的女同学,扣动了他心灵深处那根最隐秘的琴弦。她来自洛阳,金融系八四级,算是他半个老乡。从此,李占通的心底开始荡起涟漪。
 
    他最初只是默默地关注她,同时表现出极强的活动组织能力。老乡们频繁聚会,学生社团每一次活动,他都是积极的组织者。大多数,她也都会来参加。只是,他一直没有敢冒冒失失的把自己的心事说出来,怕莽里莽撞地把她吓跑了。李占通的优点就是执着。而张丽娟只想着学习,读书。
 
    李占通是从大学三年级开始,系统阅读美国经济发展史的。这是受张丽娟的影响,还是他的读书计划里早就有之?现在似乎已经无法考证。但是,有一点可以证明的是,只要是张丽娟出现在学校图书馆里,往往也会看到李占通的影子。他知道张丽娟只要不上课的时候,不是去大自习室就是喜欢在校图书馆里读书。于是,他只要下了课,也把图书馆当做了自己学习的主要阵地。
 
    张丽娟读的书,多是与她的专业有关的金融方面的书,也有文学小说。他也去翻查着那些金融方面的书目索引,常常去借这一类的图书。久而久之,他甚至对张丽娟每天读的书,也非常熟悉了。张丽娟不知不觉中成了他的读书指南。
 
    这天,他在图书馆里发现了一本好书——《美国十大企业》,是本薄薄的小册子,只有76页,作者也没有什么名气。但是,书中介绍了卡内基、摩根、洛克菲勒、福特等上个世纪20到30年代的美国十大企业。这本书,深深吸引了李占通。之后,他又跟着这本书,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找来这十大传奇人物的更详细的介绍,不仅了解了他们的生平传略,更有他们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他们的故事,很快就被他了解的非常详细,几乎都能讲述下来。他一边如饥似渴的阅读,一边感叹着一本好书的力量。人类创造了文字,记录了发展的历史和经验,这是多么伟大的文明,这是多么宝贵的财富!
 
    他开始深入阅读介绍美国一些大企业集团发展历史的书籍。他震撼于这些大企业集团的发展对美国的影响,对民众的影响。在这些阅读中,他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也找到了和张丽娟对话的主题。
 
    他常常会主动去问她一些问题,不仅是表现得很虚心,而且是真的很诚恳。两个人一起分享读书的心得,也常常会在激烈的讨论中忘记了时间的存在。这种没有刻意的追求,反而使两个人很自然地靠近了。朦胧的诗意,共同的向往。爱情,在心与心的碰撞中擦出火花。他讲述,她倾听。她那美丽的脸庞,像一轮春天的太阳,照亮了他的心灵。聪慧灵秀的张丽娟,此时并不知道,正是她,为他确立了新的人生坐标。他从内心里感谢她。是她,给了他爱情,也给了他精神的力量。
 
    读书,为他打开了思想的天空,让他获得了爱情。在知识的海洋中,他重新认识了自己,规划了未来,改变了人生的发展轨迹。
 
弃教从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1987年夏天,李占通从南开大学政治系毕业,被分配回到天津大学机械系当团委书记,还担任了新生军训的副指导员。
 
    这对于当初很热衷于学习管理专业,想着当干部从政的李占通,应该是很顺理成章的人生轨迹,皆大欢喜。但是,李占通很痛苦的发现,等真的干了行政管理工作,自己的兴趣爱好根本不在这里。
20世纪80年代末,知识分子“下海”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李占通的周围也集合着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教师。这些书生们,亢奋着,忙碌着,不怕辛苦。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精神,胸怀“扬书生意气,兴民族实业”的报国之志,他们的心中升起了一个财富梦想和一个即将开创事业的新天地。
 
    南开的办学理念是“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李占通学政法,但对经济也比较关注。他通过读书认识到,一个国家之所以强大,首先是因为它的经济发达,而经济发达是因为它的企业强大。所以在李占通看来,做企业更能体现人生价值。当时的市场环境也比较适合个人创业。经过半年多的筹备,1989年3月,注册资金3万元的天津大学大通电脑公司在鞍山西道上挂牌了。时年25岁的李占通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这家只有50平米的门店位于离天津大学不远的天津有名的科贸街上,在当时同样挂着天津大学校办企业的众多同行中并不起眼,业务也主要是靠代理,赊销。来了客户,想买什么软件?想装什么机器,再去批发商那里拿货。连几十块钱的电脑桌子也卖。最差的时候,一星期也就能卖几百块钱。公司的员工,都是大学的老师。按照学校的规定,每个人一个月的补贴,不过三十块钱。但是,当时公司的主要职工们,心气都很高。只要是学校里没有课,就跑到公司里来干活。
 
   那是个充满梦想的春天。清新的风和着躁动的空气,将温暖和热情播撒开来,实践和探索的勇气不断在创业者的心中聚积。
 
披荆斩棘征战商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有了一定收获后,李占通他们开始涉足餐饮酒店业。投资100万元,在营口道上成立了一家以经营河海两鲜为特色的大通饭馆。但因经验不足及定位错误,餐饮酒店的投资让他们血本无归。
“我们本来想打造一个根据地,进而再建立一个,稳步发展,但美好理想换来的是惨败,一切都要再从‘零’开始,不仅是‘零’,甚至是负数。”李占通说。
 
    这次失败对李占通及其团队打击很大,创业团队中有些人打起了退堂鼓。不巧的是,此时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也遭遇失败。双重打击让李占通养成了一个习惯:踱步,不停地踱步。李占通被痛苦笼罩着,他在踱步中沉思。
 
    “这段低谷的煎熬让我以后很受用。它锻炼了我的意志,做实业需要的就是坚强的意志力和坚忍的毅力,还有总结和学习的能力。我现在对投资决策分析很谨慎,也与这段经历的刺激有关。”失败并不可怕,只要能从困境中站起来。自此,李占通开始反思自己,也让大通企业迎来调整发展战略的新契机。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1992年,因为感受到体制的束缚,放不开手脚,李占通把原来的企业交给了学校,重新创办了民营股份制企业天津大通软件公司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随后,又将公司改名为大通投资集团,公司股东调整为4人。李占通控股,占有70%的股份。确立了以产权投资、参股控股等方式,以健康医药产业和房地产开发为发展支柱,努力开发产品,开拓市场。天津大学的建筑设计,不弱于清华。天津又是生物医药产业的基地。这都是优势所在。要重点从高科技产品上寻找突破口。同时,也做一些贸易,积累资金。
 
    1995年,已经有5年创业经历的李占通成功地收购了天津红日药业。“红日”的收购,成为“大通”进入资本市场的分水岭,从此之后,以李占通为大股东的“大通”进入了市场操盘时代。医药产业打开了局面,这第一脚的成功,鼓舞着李占通。企业良性发展,资金大幅增值。李占通越发超脱出来了。他游刃有余地开始推动企业预定发展战略中的另一只轮子。
 
    李占通喜欢读书、善于思考的习惯,成为他的优势,让他总是能够进行前瞻性的深刻思考,抓住很前沿的东西。在做药的同时,李占通也在研究房地产。他认为,我国的房地产,要和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化相结合。早在当年天津的城市化道路上刚刚起步的时候,他就发表了一篇写城市化发展的论文,其观点被《光明日报》转载。
 
     真正使“大通”在天津风生水起的是1996年。这一年,恰逢国家公房分配制度进入改革的高潮期,住房的商品化给民营市场带来了商机,李占通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讯息,他亮出的第一张牌是天津电镀厂的改造。位于市内的电镀厂污染比较严重,又恰逢市政对“尾改”的大力整治,而且政府又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造。李占通看准这个机会,并购电镀厂,并把它改造为“大通公寓”。这个占地20亩的楼盘一经推出,很快销售一空。此后,大通集团又连续开发了河东区煤矿机械厂地块的大通花园项目和北辰区京津公路旁的大通绿岛家园项目,由于定位准确,设计合理,质量优良,房屋价格适中,受到市场欢迎,都取得了成功。
 
    药业产业和房地产业的两轮驱动,使大通的资产快速增值,不断翻番。
 
    “其实我当时并不懂房地产,但我们知道请专业人士来替我们运营策划。现在,如果说我们对于多元化有经验的话,那么,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投资的每个专业化领域都有一个专业化的团队来管理,每个专业团队都有一套法人机制和激励机制。这应该是大通的竞争力所在。”李占通回忆说。
 
    跨领域经营有一定风险,能不能借此实现跨越式发展,其关键在于能不能使内涵式提高与外延式扩张有机结合。2005年3月,大通集团分别与四川郎酒集团和成都市同乐房屋开发有限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共计受让4家公司所持有的宝光药业公司共计5500万股的社会法人股。通过收购,大通集团成为宝光药业的第一大股东,并通过产权置换,使大通集团旗下的燃气公司实现了借壳上市。
 
    大通集团近几年开始涉入矿产资源产业,经过3、4年的努力,大通目前拥有的矿产资源主要为: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3.7平方公里的铅锌矿;兴安盟扎赉特旗25平方公里的铜、钼矿;大连瓦房店市17平方公里的金铜矿;四川九寨沟县20多平方公里的金矿;2011年10月,天津大通投资集团通过股权受让的方式,成为云南怒江州兰坪县照昀矿产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控股股东。该公司拥有120平方公里的矿山资源,是一个以白银为主,伴生铜、铅锌的大型矿山,矿区面积近120平方公里,目前已探明保有资源储量为银金属量500吨(远景储量3000吨),铜金属量12万吨,铅金属量17万吨,锌金属量15万吨,保有资源储量价值约200个亿。大通集团计划用不超过3年的时间,一方面做好矿山开发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地质勘探工作,增加现有矿山的储量规模,尽快实现企业矿山发展的规范化与规模化,达到实现年处理矿石300万吨、年利润过亿元的初级目标。
 
    2007年,李占通获得了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的经济学博士学位。知识与实践的积累使他更加成熟。他把“稳健与开拓并重,蓄积与创新并行”,作为大通在投资行业中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实实并取得成功的制胜法宝。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集生物制药业、房地产业、矿业等产业于一体的企业集团。目前直接控股两家上市公司:红日药业(300026),大通燃气(000593),间接参与一家上市公司:海岛建设(600515)。
 
扬大通文化——和谐人为本,大气百业兴
 
    李占通不是一个只懂得投资赚钱的商人,而是一个会经营、识大节的读书人。在二十几年的发展中,他始终牢记“诚实、守信”,把企业从盈利提升到社会责任承担者;在充斥着短期利益的行业中,秉持实业兴国的企业使命,以人自身的发展,企业的发展,民族的发展为目标。
 
    他的企业以“扬书生意气,兴民族实业”为宗旨,视人才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规范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保障;不断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本运营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振兴民族实业是企业发展的归宿。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发扬创业精神,积累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注重大通文化的定位和传承,形成 “产业报国”的企业文化观。李占通奉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他说:人是最宝贵的,人的生存和发展是最高的价值目标,满足人的需要是企业发展的目的。也正是缘于此,大通才能把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成为实现员工个人利益,成就企业梦想的舞台。
 
    在不断的发展中,集团将企业党建作为是发展中的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大通投资集团党组织的工作宗旨是:尊重党员意愿,不搞形式主义;做好党员思想工作,体现党组织温暖;注重因势利导,不做硬性指令。在工作中,他们切实做到了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引导企业诚信经营,依法纳税;协助企业管理者选好人、用好人、管好人,发挥党员在企业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抓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理顺企业各种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在发展中,大通投资集团始终视诚信为生命线,以打造一流的诚信企业为目标,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完全按现代法人治理结构进行建设和管理。集团领导层加强“全局观、掌控力、决断力、自控力”四种领导能力的培养与建设;坚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工作作风;遵循待人以诚、与人为善的处事原则;奉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理念,在塑造领导自身整体形象的同时,塑造独具特色的大通企业形象。多年来,其知名健康的产业形象和诚信负责的社会形象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
 
   作为民营企业,大通时刻心系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通过兼并、收购、承包、租赁、托管以及股权投资等形式,积极参与国企重组改造,盘活国有资产,安置国企职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取得了双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参与国有企业改造时,“大通”坚持:凡是不愿走的职工,公司统统留下,然后重新安置到物业的各个岗位。在金融危机时,大通向员工承诺:不裁员、不减薪。只要肯努力工作,就有机会担当重任。每年被提职加薪的员工比例占员工总数的50%以上。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集团将天津解放北路29号的一处百年风貌建筑——原法租界法国俱乐部,无偿提供并和政府一起建成中国金融博物馆,供市民参观游览。去年,为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民族中学捐款500万元建成大通照昀图书馆。2012年5月,出资600万元在兰坪县设立教育基金,用于稳定师资队伍和资助家庭困难学生。2012年8月,在中国光彩事业宁夏行活动中捐赠50万元用于支持当地公益项目。2012年11月,又在山东莱州市捐款100万元用于支持教育事业和帮助困难家庭。
在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开矿之初,他就牢固的树立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秉承“企业发展一定要造福一方”的文化理念。目前已经捐款500万元在兰坪县民族中学成立大通照昀图书馆,出资600万元设立教育基金,用于稳定师资队伍和资助家庭困难学生。同时积极保护环境,以较高技术水平的矿业开发,进一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资源型产业开发布局,通过规模化的开发,缓解当地的环境保护压力,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和谐发展目标。
 
    多年来,企业广泛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和光彩事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踊跃参与扶贫开发、公益慈善、抗震救灾、援藏援疆、助学助困等活动,累计捐款达4000余万元。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