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伦敦会见英国首相布朗。新华社记者刘卫兵摄
新华社伦敦4月1日电(记者车玉明 马建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日在伦敦会见英国首相布朗。双方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发展中英关系达成广泛共识。
胡锦涛表示,继去年11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再次相聚伦敦,共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之策,对于提振民众和企业信心、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胡锦涛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深化,国际金融市场仍处于动荡之中,全球实体经济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全球各国都处在世界经济这条大船上,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狂风恶浪,只有大船上所有成员都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才能把世界经济这艘大船平安地驶向彼岸,才能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尽早恢复世界经济增长。
胡锦涛指出,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当务之急:一是要尽快稳定国际金融市场,切实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提振民众和企业信心;二是要采取符合各自国情的经济刺激举措,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实现保发展、保就业、保民生;三是要努力抑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减少危机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损害;四是要按照全面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的原则,推动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必要改革,避免类似危机重演。中方赞赏和支持英方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采取积极措施,将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同包括英国在内的与会各方一道,努力使这次峰会取得积极成果。
胡锦涛指出,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现行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不足,特别是不足以有效化解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积累的风险和矛盾。改革国际经济金融治理结构、为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良好制度保证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我们应该抓紧落实华盛顿峰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国际金融秩序不断朝着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方向发展。
布朗表示,希望本次峰会能够增强国际社会的信心,推动解决世界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全球经济复苏发挥作用。相信在英中两国和与会各国共同努力下,峰会将在稳定国际金融市场、刺激世界经济增长、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帮助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英方支持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源,扩大资金流动性,改革国际金融机构治理结构。
胡锦涛表示,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近年来,中英关系得到长足发展。中方高度重视发展同英国的关系,将中英关系视为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推动两国关系发展,一是要坚持从战略高度审视双边关系,在关乎21世纪世界长远发展的问题上加强中英双方沟通和协调;二是要把握双边关系大方向,充分发挥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双边关系互动小组、战略对话等机制的作用;三是要务实推动各领域合作,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和投资,力争实现双边贸易额2010年达到600亿美元的目标;四是要坚持以两国关系大局为重,尊重并妥善处理彼此核心关切。
布朗表示,英中两国关系发展良好,英方十分珍视英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友谊。尽管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英方仍希望尽最大努力实现双边贸易额的目标。英方愿继续同中方就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进行对话。
双方还就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
王岐山、令计划、王沪宁、戴秉国等参加会见。
2009年3月31日 北京 |
胡锦涛主席就出席伦敦金融峰会有关问题接受采访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3月31日在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前夕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就本次金融峰会意义、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阐述了对这些问题的立场和主张。
在回答记者关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峰会的意义时,胡锦涛强调,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是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重要有效平台。继去年11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华盛顿峰会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再次相聚伦敦,共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之策,对于提振民众和企业信心、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中方将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同出席会议的有关各方一道,努力使这次峰会取得积极务实的成果。详细>>>
|
2009年4月1日 北京 |
胡锦涛离京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
应英国首相布朗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1日乘专机离开北京,赴英国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
陪同胡锦涛主席出访的有: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令计划,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国务委员戴秉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胡锦涛主席办公室主任陈世炬。详细>>>
|
2009年4月1日 伦敦 |
胡锦涛抵英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
4月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抵达英国首都伦敦,出席定于4月2日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这是胡锦涛抵达海德公园饭店时受到欢迎。 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国家主席胡锦涛1日抵达英国首都伦敦,出席定于2日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
当地时间11时40分许,胡锦涛乘坐的专机抵达伦敦盖特威克机场。胡锦涛在机场受到英国首相布朗特别代表、前副首相普雷斯科特等的热情迎接。详细>>>
|
2009年4月1日 伦敦 |
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 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
4月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伦敦举行会晤。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国家主席胡锦涛1日在伦敦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广泛交换意见,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
胡锦涛指出,新时期中美关系应该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应该是积极的关系。虽然两国社会制度、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不同,但双方都应该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对方,用积极的行动推进各领域对话和合作。第二,应该是合作的关系。双方应该携手应对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复杂棘手的挑战和问题,实现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第三,应该是全面的关系。双方不仅应该深化经济、反恐、防扩散、执法、能源、气候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两军交往,还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以及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充实两国关系战略内涵。详细>>>
|
2009年4月1日 伦敦 |
胡锦涛会见布朗 就应对金融危机等达成广泛共识
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伦敦会见英国首相布朗。新华社记者刘卫兵摄
国家主席胡锦涛1日在伦敦会见英国首相布朗。双方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发展中英关系达成广泛共识。
胡锦涛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深化,国际金融市场仍处于动荡之中,全球实体经济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全球各国都处在世界经济这条大船上,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狂风恶浪,只有大船上所有成员都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才能把世界经济这艘大船平安地驶向彼岸,才能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尽早恢复世界经济增长。详细>>>
|
2009年4月1日 伦敦 |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伦敦会见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
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伦敦会见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国家主席胡锦涛1日在伦敦会见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双方就推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达成重要共识。
胡锦涛表示,今年是中俄建交60周年,也是中国“俄语年”。今年中俄关系呈现出全面、加速发展的态势。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和深化的背景下,加强中俄关系尤其显得紧迫和重要,建议双方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第一,搞好今年两国高层交往,确保每次会晤都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第二,切实落实业已达成的协议,尽早签署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深化科技、军技等领域合作,加强有关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协调。第三,精心办好中俄建交60周年庆祝活动和中国“俄语年”,尤其要办好一些大型重点活动,推动两国人文合作。第四,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相互支持和战略协作。详细>>>
|
2009年4月1日 伦敦 |
胡锦涛4月1日晚在伦敦同法国总统萨科齐举行会晤
4月1日晚,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伦敦同法国总统萨科齐举行会晤。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国家主席胡锦涛1日在伦敦会见法国总统萨科齐,就中法双边关系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胡锦涛指出,今年是中法建交45周年。回顾中法关系45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得出许多重要而深刻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有3点。第一,发展长期稳定友好的中法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应该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审视和处理中法关系,牢牢把握中法关系发展的大方向。第二,中法两国社会制度、历史文化、经济水平不同,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是正常的。双方应该遵循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在相互尊重核心利益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第三,中法两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合作,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共同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胡锦涛强调,前一段时间,中法关系出现了严重困难,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最近,法方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拒绝支持任何形式的“西藏独立”。中方对此表示赞赏,并对中法关系得以恢复感到高兴。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和深化的背景下,双方应该坚持两国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排除干扰,携手努力,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两国应该加强高层交往及各领域合作,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强沟通和协调。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