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人民海军成立之初,面对的是荒废的港口,破旧的炮舰,浩瀚的大洋上看不到人民海军的片帆只影。
60年后的今天,人民海军舰艇编队远赴万里之遥的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60年执著奋斗,60年不懈追求,在战火中蹒跚起步,在改革中阔步前进,在履行新使命中跨越,留下了从江河走向远海,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机械化转向信息化的发展轨迹。
北京时间4月13日11时,中国海军第二批护航编队在亚丁湾东部海域与刚完成第40批护航任务的首批护航编队会合。按计划,两支编队将两次联合护航。图为4月13日,第二批护航编队的“深圳”号导弹驱逐舰(左)与第一批护航编队的“武汉”号导弹驱逐舰航行在亚丁湾海域。 新华社发(虞章才 摄)
与伟大祖国一起远航
4月20日,来自五大洲29个国家的海军代表团和14个国家的21艘舰艇,相继抵达“海军城”青岛,参加庆祝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
就在4月13日,由海军第二支护航编队与首批护航官兵会师亚丁湾,执行接替护航任务,标志着海军护航行动进入有序接替、常态化运行的新阶段。
60年波澜壮阔,五大兵种众志成城。今天,当中国海军现代化舰队驰骋大洋时,很难想象当初曾经历过何等艰难的崛起。
60年前,人民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宣告成立。初创时期的海军装备以木船、帆船为主。海军老司令员萧劲光巡视海防,竟找不到一艘开得动的舰艇送他渡海视察刘公岛,最后只能坐渔船上岛。萧劲光脸色如铁,对随行人员说:“记住,海军司令员萧劲光1950年3月17日乘渔船视察刘公岛!”
海军建设在一张白纸上艰难起步。当时国内造船厂只会把陆军的火炮架到船上,结果第一次试航就发生倾覆事故。1954年,国家拨巨款采购前苏联制造的4艘驱逐舰,被官兵们称为“四大金刚”。后来,海军有了自己研制生产的第一代驱逐舰、护卫舰。再后来,以“哈尔滨”号导弹驱逐舰为代表的国产第二代驱逐舰相继驶入海军序列。2005年,国产第三代导弹驱逐舰横空出世。
2006年10月26日,在菲律宾马尼拉港,几名菲律宾“华侨抗日支队”的老战士欢迎来访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当天,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开始对菲律宾进行友好访问。这支出访舰艇编队由“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洪泽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此前已完成对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的访问,菲律宾是该舰艇编队本次出访任务的最后一站。新华社记者 范跃龙 摄
大舰如剑穿巨浪,伏波扬威展雄风。如今,海军新型主战装备陆续列编,潜艇、水面舰艇、飞机、导弹、鱼雷等实现了大规模更新换代,海军装备已步入导弹化、电子化、自动化、信息化建设的新阶段,坚船利炮构成了万里海疆一道道铜墙铁壁。
新型战舰让传统的作战、训练模式退出历史舞台。警报声中,无声的作战指令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水兵们以软件、程序为“武器”投入战斗,只要操纵一排排键盘旋钮,就能让千里之外的目标“灰飞烟灭”。
去年10月,海军特混舰队进行首次环南中国海远航训练,五大兵种全程参加远航训练,共组织复杂电磁环境下的8次实兵对抗训练、11个针对性课题训练;展开海上反恐、临检拿捕、援救失事船只等实兵演练;舰艇实施多向对海实弹射击;海军陆战队员与守礁官兵进行抢滩夺礁的对抗性训练;舰载直升机进行超视距引导、反潜搜索……
征服远海大洋的能力,体现着一支海军训练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支海军综合作战能力的强弱。近几年,海军训练改革不断深化,科技练兵大潮如劲风鼓浪,新型装备如虎添翼,使海军敢于远涉陌生大洋,让许多海上禁区变为通途。
在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连续15昼夜远航训练,多兵种同场竞技,全过程互联互抗,频频上演信息对抗、电子侦察、战术欺骗等信息化海战场面。在东海舰队,某作战支援舰支队远赴陌生海域开展实战化训练,航渡过程中伴随着反空袭、反袭扰、战备等级转进等一系列实兵演练,走一路、练一路。在南海舰队,联合编队远航训练创下人民海军在南中国海陌生海区实际使用武器、向远海投送海军陆战队兵力、与守礁部队进行实兵对抗训练等多项新纪录。
2007年11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深圳”号导弹驱逐舰驶过日本首都东京的彩虹桥。当地时间28日上午9时30分,“深圳”号导弹驱逐舰抵达东京,开始对日本进行首次为期4天的友好访问。 新华社记者 叶佳 摄
2009年3月26日,海军“广州”号新型导弹驱逐舰远赴巴基斯坦参加“和平—09”多国海军联合军演,带着骄人战绩返回祖国怀抱。
军舰出访,这个我们曾经陌生的名词,现在已成为中国海军的常态化任务。通过出访,锻炼和检验了海军的全球导航定位能力、全球指挥通信能力、全球连续航行能力、全球气象分析掌握能力和全球航行综合保障能力。
光荣永远属于祖国。人民海军正与强大的祖国一起,在洒满阳光的航道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朱思雄 冯春梅)
|